金刚石表面生成金属化层有温度要求
钨未被氧化在较低温度下,800℃左右,就能在金刚石表面形成WC层,但从实现金刚石表面预金属化所用的工艺来看,需在真空条件下、 600℃以上加热1小时才能得到理想的结合力。以目前常用的孕镶金刚石切削工具的烧结条件来看,在非真空或低真空中不超过900℃加热5分钟左右,是不大可能使金刚石表面生成金属化层的。
复合片抛光与二次焊接
复合片抛光:抛光的目的是把刀片上表面(即前刀面)抛光成镜面,一般要求达到Ra0.1um以下。刀具前刀面抛光后可以减少与切屑的摩擦与粘结,延长其寿命;同时还可以改善刀刃的平整度与锋利性,提高切削加工的精度。复合片的抛光用专门的抛光机。
二次焊接:是指将复合片焊接至刀体上。所用设备多为高频感应焊接设备,所用焊料为银铜焊料和钎剂。焊接温度为650~700度之间。
温度不可过高,焊接过程中应保持各焊接面干净。合理选用钎剂有利于提高焊接强度和改善复合片基体与刀体材料的焊接性能。
一般来说二次焊接的强度为180~200MPa,可满足金刚石刀具切削加工的要求。另外,为了改善刀具的外观,可以用油石条磨掉多余的银铜,用喷砂法去除表面氧化层,用表面镀Ni法或用钝化液浸泡防止刀体的氧化生锈。
沉积金刚石薄膜的机理至今尚无定论
磨料磨具中低温低压下CVD法沉积金刚石薄膜的机理至今尚无定论,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晶体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早阶段称为晶体成核阶段,第二阶段晶体生长阶段。早阶段含碳的气源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在沉积基体上形成一定数量的孤立的金刚石晶核;第二阶段,金刚石晶核不断长大,并连成一片,覆盖整个基体的表面,再沿垂直方向生长,形成一定厚度的金刚石膜。
在早阶段主要目的是尽快的在基体表面上形成金刚石晶核,并能有效的控制金刚石的密度,要大限度的提高金刚石的形核密度;在第二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已形核的金刚石长大,并能有效的控制金刚石膜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电镀金刚石磨盘厂商的光明金刚石于2025/5/8 7:39:33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zhengzhou.mf1288.com/guangming-2860782270.html